138亿年前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什么景象?今天上午,“宇宙考古—探索时空的科学艺术之旅”在上海天文馆临展厅开幕,将于5·18国际博物馆日对公众开放,展期4个月。这一来自瑞士的展览由“世界边缘”“深空地貌”“轨道丛林”“观天之眼”“宇宙往事”“心底苍穹”6个部分组成股票杠杆融资,将激发观众对天文与艺术的兴趣。
据介绍,这是上海天文馆首个海外引进大展,源于瑞士EPFL艺术科学馆在2022年推出的“宇宙考古—时间和空间的探索”展。它打破了科学研究与视觉体验之间的鸿沟,将难以察觉的宇宙数据转化为人类可感知的视觉体验。布展团队基于庞大的天体物理数据库,创作了一系列交互式数据模拟界面、可视化沉浸式投影、3D 电影和增强现实等作品,凭借天文的科学性和艺术的创新性在瑞士广受好评。
在瑞士科技文化中心的策划下,这项展览将上海天文馆定为全球巡展计划的第一站。即将与中国观众见面的“宇宙考古—探索时空的科学艺术之旅”共展出25件作品,分别出自瑞士、法国、英国、德国、俄罗斯、美国、加拿大和中国等8个国家18位艺术家之手。
这些展品都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,如“巡星雕塑”是艺术家利用退役的斯隆数字巡天望远镜(SDSS)穿孔铝板创作出的动态艺术装置,赋予它们新的生命,启发人们思考宇宙的运行原理。影片《光之考古》向观众展示了整个宇宙尺度的模拟飞行,带领观众穿越时空,回到138亿年前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,旨在让人们体验宇宙诞生之初的壮观景象,对宇宙历史有更多的了解。互动影像“动态宇宙”则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沉浸式感官体验,以高达27个数量级的缩放功能,对宇宙进行高仿真模拟,展现其神秘特性。
天文专家介绍,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告诉我们,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大爆炸。宇宙中各个方向均匀分布的微波波段电磁辐射,对应温度为2.73开尔文(-273.15摄氏度=0开尔文),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。现代宇宙学认为,它是宇宙大爆炸历经138亿年后留下的痕迹,通过其中的细节特征可以揭示宇宙诞生初期的重要信息。全球已发射多颗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卫星,不断提升观测精度,增强了天文学家探索宇宙起源的能力。
整个展览追随光的轨迹,从极遥远的深空出发,直到回归地球,通过虚拟现实、互动装置和视觉艺术等方式,从不同层面充分展现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,将科学原理、发现和提问转化为可以体验的创作和令人遐思的故事,开启从深空、星系、轨道到大地、文明、量子的奇幻旅程。
此次展览还配套了多个讲座和对话活动。5月15日,“群星奏鸣—科学·艺术对谈”研讨会在徐家汇书院举行,三位策展人分别围绕“艺术、科学与可持续的未来”“通向宇宙:从天文数据出发”“宇宙画布:联结科学与艺术”主题,向公众介绍参展艺术家和相关天文学家。5月17日,“计算式博物馆学”工作坊将在徐汇区的超点空间举行。未来,展览还将陆续推出科学与艺术交融主题的交流活动。
据悉,“宇宙考古”为付费展览,成人票为30元/人,优惠票和免费票的规则与上海天文馆门票相同。因展览位于上海天文馆内股票杠杆融资,观众须提前预约、购买上海天文馆参观票,检票入馆后,再前往临展厅入口处购票进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