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化圈的新闻证券配资公司,越来越像“神话故事”。
近日,海外对冲圈传出一个消息:一位年轻的华裔研究员,凭着自己对量化模型的“了解”,通过暗中调整参数,让华尔街老牌量化机构的几个产品发生了数亿美元的损益。
这场“自导自演”的“劫富济贫”,最终引发了涉事机构和当地监管机构的关注。
后续处理和修补,也在近期紧锣密鼓的展开。
对冲巨头曝出“惊天事件”这件事情是这么传出来的,一家美股的头部量化机构(后简称“TS”),日前向部分产品的持有人披露:
该公司一名研究员通过规避公司的建模惯例,蓄意进行了“不当行为”,导致该公司旗下部分产品收益出现重大调整(部分受益、部分受损)。
一些报道称,至少有6.2亿美元(约合40亿以上人民币)的损益被调整。
相关头部量化机构最终表示:如果得出结论,某个基金因此不当行为而蒙受损失,公司将予以相应的补偿。
“漏洞”出在哪里?消息一出,市场哗然。
因为,量化策略相比主观策略,其最大的特点是风险可量化,策略实施流程相对可控。
一个“普通”的研究员就能导致头部量化机构的产品出现数亿美元的损益变化,那风控流程岂不是被打穿的跟筛子似的?
更进一步的,还会有人关心,上述“不当行为”究竟是啥?这个漏洞后来填补上了么?
“魔鬼”在参数里此后陆续曝光的信息给出了更多细节。
据悉,涉事的研究员在几年前毕业,曾在另一家知名量化机构工作。
在过去一年中他“悄悄改变”TS的交易模型参数,导致某些交易模型之间的相关性高于预期。
更改模型后,相关策略“额外”产生了高达4.5亿美元的收益给TS的部分基金产品,而令部分其他基金产品遭受了1.7亿美元的“或有”损失。
更要命的是,受损组合的持有人主要是外部客户,而受益组合的持有人包含一定比例的“内部人士”(TS 的高管、员工)。
有报道亦称,当地已经正式介入调查。
学霸何许背景?尽管更多的相关细节,涉事对冲机构“讳莫如深”。但藉由学霸的学术经历,可以找到一些线索。
始作俑者JIAN WU,在TS当下担任高级副总裁(Senior Vice President),目前的工作状态为“行政性休假”。
他本人在海外公众平台登记的个人信息显示:毕业于康奈尔大学,曾在某头部量化机构担任量化研究实习生,在大学里从事四年的全职研究后,2018年跳槽至TS机构,历任量化研究员、副总裁、高级副总裁。
另外,这位学霸在学术圈有着一定的影响力,发表过多篇论文,并拥有了很高的同行引用率。
他被引用较多的论文主要是关于概率、算法、深度神经网络等内容,均是量化圈人士关注的前沿领域。
他在某些学术网站上,关联的论文发表时段主要是2010年-2020年,其中有三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超过100次(意味着,同行认可度很高)。
其中有一篇是关于贝叶斯优化算法的内容,后者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领域。
敲响警钟TS这宗内部事件,直接让外部客户的利益受到了侵害,当然引发了不少的关注。
虽然有人会对“涉事人员”的个人学术能力表示关注,但他操作的结果却是“损人利己”。这已经违背了资管行业最重要的“信托责任”的要求。
从这个角度看,即便是号称数量化控制的量化策略,也是需要很严格的合规流程和时刻紧绷的道德神经的。
对于当下如火如荼的中国量化机构而言证券配资公司,坚守基本的良心和敬畏,以外部客户利益为第一位,也是时刻值得自省的准则。
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,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、财务状况或需要。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